成天都在忙着治病救人的医院也会偷税?
前不久,四川省成都市地税局加大了对营利性医院的税收稽查力度,并正式对外公布了一起当地一家知名民营医院偷税案的查处情况。
调账受阻
2004年6月,成都市地税局稽查局接到匿名举报称,位于成都清江东路的一家知名民营医院存在偷税问题。
7月21日,成都市地税局第三稽查局稽查二科3名检查人员来到该医院进行调账检查。恰逢院长及会计不在,当时在场的一名副院长拒绝在检查通知书的送达回证上签字。当检查人员要求其提供院长的电话时,她胡乱报了一个电话号码,想拖延时间,阻挠检查工作。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检查人员撤离了现场。
7月22日上午,4名检查人员再次来到医院。这次院长助理主动签收了文书,并准备了2003年度部分纳税资料。他称2004年的账簿已被其他部门调走,会计生病,无法提供完整的账簿凭证。检查人员再次提出与院长联系,但他说院长在外地。见院长助理不配合,检查人员拨通了医院院长林国金的手机,要求他次日到税务机关接受询问。并当场向医院下发了《限期提供纳税相关资料通知书》,要求其提供账本、凭证、会计报表等相关涉税资料。
凭着以往的工作经验,检查人员意识到院方在试图掩盖什么。当日下午5时,检查人员带上相关文书再次返回医院,并依法对医院财务室会计使用的一个文件柜及办公桌抽屉进行了证据先行保存。
意外发现
7月23日上午,院长林国金终于露面,来到稽查局接受询问。林国金30岁出头,年轻气盛。当着检查人员的面,他用福建方言打电话,并对着电话说要查出是谁举报的,声称要将举报人弄死。在询问过程中,林国金也是不断发牢骚,不肯进入正题。检查只好先告一段落。
7月26日上午,医院会计张某来到稽查局。检查人员要求其对医院《科室费用实收金额表》与其账上金额核对的巨大差异作出解释。张某无法自圆其说,最后承认自己解释不清。随后4名检查人员与张某一道来到医院开启封条,并对财务室、药品库房以及收费室进行突击检查。在会计的抽屉里,检查人员发现了一张购买医疗仪器的发票。按说这类发票是可以抵免税收的,为什么没有入账呢?在文件柜和药品柜中还发现了两套账簿和一本笔记本:笔记本上记录了一些医院的收入、费用数据。另一本由林国金妹妹所做的现金日记账,账簿中记录了该医院的全部收入。
最终,检查人员获取了该医院2004年所有财务凭证,2003、2004年科室现金收款汇总凭证以及相关资料。
当天下午,检查人员对出纳人员进行了询问,基本了解了该医院财务核算的方式和流程。原来,在林国金的授意下,该医院收入有约50%由会计入账,出纳和林国金的妹妹各有一本现金日记账,以备核查和监控。林国金对此供认不讳,并称做两套账是因为成本太高。
现场盘库
检查人员通过核实,该医院在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的经营中共隐匿收入600多万元,偷逃营业税30多万元。林国金对此不予认同,称其还购买了医疗设备,按照有关文件可以免抵营业税。两天后,会计送来医院固定资产清单和两张由四川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具的发票。情况果真如此?检查人员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外调发票,调查了解相关医疗设备仪器价格,一路到医院突击盘库。
6名检查人员迅速来到医院,两人一组,分赴医院1~3层,按照其提供的固定资产医疗设备清单逐一清点盘库,发现账物之差达300多万元。清单中所列的体外短波机、电视腹腔镜、麻醉机等根本没有。对此,林国金解释说有的借给了朋友,有的抵押给了广告公司,还当场写下情况说明。
与此同时,外调组的结果显示,四川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但医院方面入账的发票却是2003年的。一台中药煎药机市价不到1万元,但发票上列明的单价却是每台70多万元,该医院清单上4台煎药机价值高达280多万元。
在事实面前,林国金软了下来,承认自己作假。
案件结局
经税务部门检查核实,这家民营医院在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期间,采取做两套账、虚报购置设备骗取减免税等手段,偷逃营业税44万元、城建税3万元;已纳税额为零,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达100%,且偷税金额超过10000元。根据刑法201条第一款规定,林国金涉嫌偷税罪。经成都市地税局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决定,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
2005年2月28日,在案件移送成都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处后,林国金表示愿意补缴税款和罚款,并拟订了税款入库计划。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已补缴入库52.6万元,剩下的40万元将在6月10日前全部缴纳入库。
(中国税务报社)